高堂雖在遠,聞之足為喜。上一句是什么
正確答案:
高堂雖在遠,聞之足為喜的上句是:悠然送君行,思逐高秋起。這句詩詞出自
司馬光的《
送巢縣崔尉》。
下面是這首詩的全文:弱歲家淮南,常愛風(fēng)土美。悠然送君行,思逐高秋起。巢湖映微寒,照眼正清泚。低昂蹙荷芡,明滅縈葭葦。銀花膾肥魚,玉粒炊香米。居人自豐樂,不與他鄉(xiāng)比。況得良吏來,倍復(fù)蒙嘉祉。君為太學(xué)生,氣格已英偉。登科如拾遺,舉步欻千里。毋嫌位尚微,觀政此為始。尊公久場屋,上國困泥滓。豈不重相離,念子勉為理。當(dāng)令佳譽新,燁燁滿人耳。高堂雖在遠,聞之足為喜。何必羞三牲,然后稱甘旨。
《
西江月·寶髻松松挽就》《
阮郎歸·漁舟容易入春山》《
客中初夏》《
春曉》《
春》《
偶成》《
柳枝詞十三首》《
柳枝詞十三首》《
柳枝詞十三首》《
柳枝詞十三首》都是司馬光寫的詩詞。司馬光的所有詩詞都被收錄在了《
司馬光詩集》中。
司馬光簡介:司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10月11日),字君實,號迂叟。漢族。陜州夏縣(今山西夏縣)涑水鄉(xiāng)人,世稱涑水先生。北宋政治家、史學(xué)家、文學(xué)家。
宋仁宗寶元元年(1038年),司馬光登進士第,累進龍圖閣直學(xué)士。宋神宗時,因反對王安石變法,離開朝廷十五年,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《資治通鑒》。歷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贈太師、溫國公,謚文正,為人溫良謙恭、剛正不阿;做事用功刻苦、勤奮。以“日力不足,繼之以夜”自詡,其人格堪稱儒學(xué)教化下的典范,歷來受人景仰。
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《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》、《稽古錄》、《涑水記聞》、《潛虛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