嵩山填門戶,洛水繞階除。下句是什么
正確答案:
嵩山填門戶,洛水繞階除。下一句是:侯於山水間,結(jié)駟有通衢。這句詩詞出自
王安石的《
張氏靜居院》。
下面是這首詩的全文:動者利進為,靜者樂止居。物性有偏得,惟賢時卷舒。張侯始出仕,所至多名譽。老矣歸偃休,買地斸荒蕪。屋成為令名,名實與時俱。南堂棲幽真,晨起瞻像圖。北堂畫五禽,游戲養(yǎng)形軀。燕有諸賓庭,學有諸子廬。問侯年幾何,矯矯八十余。問侯何能爾,心不藏憂愉。問侯客何為,弦歌飲投壺。問侯兒何讀,夏商及唐虞。嵩山填門戶,洛水繞階除。侯於山水間,結(jié)駟有通衢。我念老退者,古多賢大夫。留侯亦養(yǎng)生,乃欲凌空虛。閉門不飲酒,豈異山中臞,疏傅稍喜客,揮金能自娛。不聞喜教子,滿屋青紫朱。張侯能兼取,勝事古所無。褒稱有樂石,丞相為之書。而我不自量,聞風亦歌呼。
《
泊船瓜洲》《
泊船瓜洲》《
梅花》《
梅花》《
元日》《
元日》《
浣溪沙》《
登飛來峰》《
登飛來峰》《
菩薩蠻·數(shù)家茅屋閑臨水》都是王安石寫的詩詞。王安石的所有詩詞都被收錄在了《
王安石詩集》中。
王安石簡介: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號半山,漢族,臨川(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(qū))人,北宋著名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學家、改革家。
慶歷二年(1042年),王安石進士及第。歷任揚州簽判、鄞縣知縣、舒州通判等職,政績顯著。熙寧二年(1069年),任參知政事,次年拜相,主持變法。因守舊派反對,熙寧七年(1074年)罷相。一年后,宋神宗再次起用,旋又罷相,退居江寧。元祐元年(1086年),保守派得勢,新法皆廢,郁然病逝于鐘山,追贈太傅。紹圣元年(1094年),獲謚“文”,故世稱王文公。
王安石潛心研究經(jīng)學,著書立說,被譽為“通儒”,創(chuàng)“荊公新學”,促進宋代疑經(jīng)變古學風的形成。在哲學上,他用“五行說”闡述宇宙生成,豐富和發(fā)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;其哲學命題“新故相除”,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。
在文學上,他具有突出成就。其散文簡潔峻切,短小精悍,論點鮮明,邏輯嚴密,有很強的說服力,充分發(fā)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,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;其詩“學杜得其瘦硬”,擅長于說理與修辭,晚年詩風含蓄深沉、深婉不迫,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,世稱“王荊公體”;其詞寫物詠懷吊古,意境空闊蒼茫,形象淡遠純樸,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。有《王臨川集》《臨川集拾遺》等存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