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容乃獨見磊落,出走并海飄長裾。上一句是什么?
正確答案:
不容乃獨見磊落,出走并海飄長裾。上句是:伏義以來可悉數(shù),孰若自作何有余。這句詩詞出自
曾鞏的《
寄孫之翰》。
下面是這首詩的全文:孫侯腹載天下收,崔嵬豈啻重百車。伏義以來可悉數(shù),孰若自作何有余。更能議論瓷傾倒,萬里一瀉昆侖渠。認為胸中干太極,元氣浩浩隨卷舒。昔來諫官對天子,何穢不欲親芟鋤。不容乃獨見磊落,出走并海飄長裾。孫侯風節(jié)何所似,雪洗八荒看太虛。親如國忠眼不顧,舊若張禹手所除。歸來已絕褒貶筆,進用只調(diào)敖倉儲。合持詩書白虎論,更護日月金華居。萬世根深固社稷,百年舊叟休田閭。素識孤生愛茅屋,久將老母求山砠。秋歸愿事九江獲,夜出未倦安豐漁??酌髌堄悦?,孟子豈病王公疏。塵埃未得見此樂,太息一付西江魚。
《
詠柳》《
趵突泉》《
西樓》《
讀書》《
秋懷》《
城南二首》《
城南二首》《
詩一首》《
秋日》《
秋夜》都是曾鞏寫的詩詞。曾鞏的所有詩詞都被收錄在了《
曾鞏詩集》中。
曾鞏簡介:曾鞏(1019年9月30日—1083年4月30日),字子固,漢族,建昌軍南豐(今江西省南豐縣)人,后居臨川,北宋文學家、史學家、政治家。
曾鞏出身儒學世家,祖父曾致堯、父親曾易占皆為北宋名臣。曾鞏天資聰慧,記憶力超群,幼時讀詩書,脫口能吟誦,年十二即能為文。嘉祐二年(1057),進士及第,任太平州司法參軍,以明習律令,量刑適當而聞名。熙寧二年(1069),任《宋英宗實錄》檢討,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。熙寧五年(1072)后,歷任齊州、襄州、洪州、福州、明州、亳州、滄州等知州。元豐四年(1081),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,管勾編修院,判太常寺兼禮儀事。元豐六年(1083),卒于江寧府(今江蘇南京),追謚為“文定”。
曾鞏為政廉潔奉公,勤于政事,關心民生疾苦,與曾肇、曾布、曾紆、曾纮、曾協(xié)、曾敦并稱“南豐七曾”。曾鞏文學成就突出,其文“古雅、平正、沖和”,位列唐宋八大家,世稱“南豐先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