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江五湖口,地與天不隔出自哪一首詩
正確答案:
三江五湖口,地與天不隔出自王安石的《垂虹亭》。這句詩詞出自
王安石的《
垂虹亭》。
下面是這首詩的全文:三江五湖口,地與天不隔。日月所蔽虧,東西渺然白。漫漫浸北斗,浩浩浮南極。誰投此虹蜺,欲濟兩間厄。中流雜蜃氣,欄楯相承翼。初疑神所為,滅沒在頃刻。晨興坐其上,傲兀至中昃。猶憐變化功,不謂因人役。今君持酒漿,談笑顧賓客。頗夸九州物,壯麗此無敵。熒煌丹砂柱,璀璨黃金壁。中家不慮始,助我皆豪殖。喟予獨感此,剝爛有終極。改作不可無,還當采民力。
《
泊船瓜洲》《
泊船瓜洲》《
梅花》《
梅花》《
元日》《
元日》《
浣溪沙》《
登飛來峰》《
登飛來峰》《
菩薩蠻·數(shù)家茅屋閑臨水》都是王安石寫的詩詞。王安石的所有詩詞都被收錄在了《
王安石詩集》中。
王安石簡介: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號半山,漢族,臨川(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(qū))人,北宋著名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學(xué)家、改革家。
慶歷二年(1042年),王安石進士及第。歷任揚州簽判、鄞縣知縣、舒州通判等職,政績顯著。熙寧二年(1069年),任參知政事,次年拜相,主持變法。因守舊派反對,熙寧七年(1074年)罷相。一年后,宋神宗再次起用,旋又罷相,退居江寧。元祐元年(1086年),保守派得勢,新法皆廢,郁然病逝于鐘山,追贈太傅。紹圣元年(1094年),獲謚“文”,故世稱王文公。
王安石潛心研究經(jīng)學(xué),著書立說,被譽為“通儒”,創(chuàng)“荊公新學(xué)”,促進宋代疑經(jīng)變古學(xué)風(fēng)的形成。在哲學(xué)上,他用“五行說”闡述宇宙生成,豐富和發(fā)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;其哲學(xué)命題“新故相除”,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。
在文學(xué)上,他具有突出成就。其散文簡潔峻切,短小精悍,論點鮮明,邏輯嚴密,有很強的說服力,充分發(fā)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,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;其詩“學(xué)杜得其瘦硬”,擅長于說理與修辭,晚年詩風(fēng)含蓄深沉、深婉不迫,以豐神遠韻的風(fēng)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,世稱“王荊公體”;其詞寫物詠懷吊古,意境空闊蒼茫,形象淡遠純樸,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。有《王臨川集》《臨川集拾遺》等存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