適逢野老語,復問農(nóng)人耕。上句是什么?
正確答案:
適逢野老語,復問農(nóng)人耕。上句是:相去千余載,能與同令名。這句詩詞出自
梅堯臣的《
寄題張光祿榮佚堂》。
下面是這首詩的全文:疏氏昔二傅,張氏今兩卿。相去千余載,能與同令名。亦嘗便侍從,況有冰玉清。山懷山東業(yè),力制河北兵。云煙忽起晦,日月不得明。白首無所為,脫身吳楚城。七十還印綬,不以名教輕。葺堂讀舊書,時出郊郭行。水邊觀游魚,樹底愛啼鶯。適逢野老語,復問農(nóng)人耕。紛紛世上士,車馬無此情。
《
魯山山行》《
玉樓春》《
梅花》《
梅花》《
梅花》《
雜興》《
雜興》《
陶者》《
東溪》《
蘇幕遮·露堤平》都是梅堯臣寫的詩詞。梅堯臣的所有詩詞都被收錄在了《
梅堯臣詩集》中。
梅堯臣簡介:梅堯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稱宛陵先生,漢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(qū))人。北宋著名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給事中梅詢從子。
梅堯臣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,歷鎮(zhèn)安軍節(jié)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試,賜同進士出身,為太常博士。以歐陽修薦,為國子監(jiān)直講,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,故世稱“梅直講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堯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梅堯臣少即能詩,與蘇舜欽齊名,時號“蘇梅”,又與歐陽修并稱“歐梅”。為詩主張寫實,反對西昆體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譽為宋詩的“開山祖師”。曾參與編撰《新唐書》,并為《孫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詩小傳》等。